2022-06-09
俄罗斯教育和科学部农业科学领域活动组织协调司司长武加尔·巴吉罗夫称,目前,俄罗斯98%的小麦种子自己培育,这保证了俄在全球小麦出口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2022-06-09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微型传感器,可在几分钟内检出水果上的农药。在《先进科学》杂志一篇论文中描述的该项概念验证技术,使用由银制成的火焰喷涂纳米粒子来增强化学物质的信号。
2022-06-09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开发了首块可扩展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光子芯片,每秒可对20亿张图像进行直接分类,而无需时钟、传感器或大内存模块,有望促进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发展。
2022-06-09
6月8日,由一汽解放自主设计研发的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成功点火并稳定运行。
2022-06-08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0%,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称为蓝碳,也叫海洋碳汇。发展海洋碳汇,提升海洋碳汇能力,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2022-06-08
美国科学家近日宣布,核糖核酸(RNA)可能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遗传物质,它们可以在玄武岩熔岩玻璃上自然形成。43.5亿年前,地球上遍布这种玻璃,今天的火星上也存在类似物质。
2022-06-08
记者近日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刘亚楠教授与英国伦敦大学教授马克·奥利维尔·科彭斯教授合作,为制造用于油/水分离的高性能膜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
2022-06-08
近日,德国弗劳恩霍夫硅酸盐研究所成功使用不同的传感器来监控电池的内部状态。
2022-06-08
温室气体的大气存留时间决定其在排放终止之后继续发挥影响的持久程度。因此评估限制全球升温达到《巴黎协定》目标的可能性,需理解过去排放造成的尚未实现的升温。
2022-06-08
该款电池产品在维持450Wh/kg能量密度的情况下,实际验证了500次以上深度充放的循环性能。
2022-06-07
美国科学家近日在《国际肾脏报告》上撰文指出,喝咖啡与急性肾损伤(AKI)风险降低有关:每天喝咖啡可将罹患AKI的风险降低15%;每天喝两到三杯咖啡,罹患风险降低22%—23%。
2022-06-07
据《纽约时报》报道,一名来自墨西哥的20岁女性成为世界第一个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进行耳朵移植的人。
2022-06-07
据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报道,美国莱斯大学开发出由可见光而非紫外线(UV)激活的纳米级“钻头”。通过对真实感染的测试,证明这些分子机器能有效杀死细菌。
2022-06-07
水是生命之源。成年人每天平均需水量在2500毫升以上,其中约有1500—2000毫升来源于直接饮水。
2022-06-07
获得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的温州市老卫生科技工作者协会医疗义工队(简称“医疗义工队”)成立于1998年,是一支主要由中级、高级职称的离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团体,平均年龄72岁。离退休后,他们以自己的医学知识专长,解决群众疾苦,积极发挥了老卫生科技工作者在社会文明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2022-06-07
2016年10月,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贵州省科协发起成立中国飞天梦科技志愿团贵州省总队(简称“志愿团”)。志愿团以“中国飞天梦”航空航天科普工作及科技志愿者发展培养工作为抓手,在贵州省开展“中国飞天梦”科技志愿科普系列活动。培养青少年航空航天兴趣,弘扬科学精神,实现贵州省全域科普工作提升,激发贵州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报国精神,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2022-06-07
上海市科协牵头,组织相关专业学会协会专家,参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推出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家庭消毒指导手册》相关内容,制作了《疫情期间家庭预防性消毒指导》系列微视频及配套宣传海报,本系列微视频共7集。
2022-06-06
地热能具备储量大、分布广、可利用率高、无污染排放等优势,是清洁能源领域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的主力军之一。